讓景區玻璃棧道停運,并非長久治理之計
詩與遠方
對安全風險進行全面排查,很有必要。但有“破”更要有“立”,還需呼應市場和產業的需求,盡快構建系統的玻璃棧道管理機制,應管盡管。
據新京報報道,去年三月以來,河北省內25家景區的32處玻璃棧道類項目全部停運,包括曾經因“世界*長玻璃吊橋”爆紅,日游客量在5000余人的紅崖谷景區。至于何時恢復,也沒有明確說法。
由于能給游客帶來不一樣的新奇體驗,近年來,玻璃棧道得到不少游客的喜愛和追捧。部分景區在玻璃棧道項目加持下,往往成為“網紅”,吸睛效應和經濟回報都很突出。由此建設開發玻璃棧道類的項目,迅速成為全國性熱潮,各地爭相上馬。
在玻璃棧道遍地開花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各種亂象也讓人擔憂。在供給端,無論有無實力,很多市場主體都力圖加入玻璃棧道的建設和運營,以至于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在需求端,玻璃棧道易于吸引大規??土饔咳?,往往面臨承載力的“極限測試”。這也帶來了些許安全隱患。
玻璃棧道講究“似危實安”,在高質量體驗的同時,必須守住安全底線。伴隨著玻璃棧道數量的激增,花樣的不斷翻新(從純玻璃棧道到3D玻璃棧道再到5D帶音樂玻璃棧道),安全的重要性也愈顯重要。
不能讓玻璃棧道的安全風險成為景區“痛點”。而要消除這重風險,還得靠規范性舉措——通過給玻璃棧道開發套上“規范”韁繩,讓其結束“野蠻生長”的狀態。
就目前看,在玻璃棧道方面,全國各地普遍存在沒有建設標準,沒有驗收依據,更沒有監管主體的“三沒有”問題。即所有玻璃棧道項目都在沒有建設標準的政策環境下設計、建設、驗收和運營管理,也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對此負責。
而這,恰恰蘊含著培育和規范玻璃棧道市場的契機。揆諸當下,涉事產業和管理部門都在探索如何破局。
為了遏制安全隱患,對安全風險進行全面排查,都很有必要。但有“破”更要有“立”,還需呼應市場和產業的需求,盡快構建系統的玻璃棧道管理機制,應管盡管。這就要求本著保障安全、培育市場、鼓勵創新的宗旨,推動解決“三沒有”問題,為玻璃棧道的規范管理提出路線圖和時間表。
當務之急就是盡快確定主管部門,事在有人管。拿眼下來說,A級景區和風景名勝區分屬不同的部門管理。明確了主管部門后,還要盡快明確具備安全監管條件的相關政府部門的安全監管職責,建立配套的安全監管體系。這樣一來,相關部門的管理也會有了相關規范可循。
此外,要盡快規范準入資質,出臺權威、科學和易落地操作的設計、建設、驗收和運營標準。在相關標準出臺后,積極考慮將玻璃棧道類的管理嘗試納入《游樂設施安全技術監察規程(試行)》;或者根據出臺標準制定玻璃棧道的管理細則,規范其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驗、維修保養和改造。
簡言之,有了主管部門,有了相關標準和規范,玻璃棧道建設、開發和管理走上正軌,玻璃棧道的亂象也能更徹底地消弭。
□楊勁松(中國旅游研究院)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