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1日電 (鄭瑩瑩)10月1日舉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共有4型裝備接受檢閱,其中既有四上閱兵場的“老將”,也有首度亮相的野戰防空導彈,還有艦載防空導彈、末端防御武器系統等。
在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當天,一批航天人集體觀看國慶閱兵儀式直播,悉數閱兵場上的“老將新兵”。
1941年出生的退休老*衛峰還記得他參與的型號是國慶50周年時參加了閱兵,“那時候研制了很多年才出一個型號,有好多年紀大的人一輩子就研制一個型號,而現在,一兩年就能出一個型號,年輕一代成長得相當快?!?/p>
1964年出生的張曉鈾總指揮說,這是他第四次看到研制的型號參加閱兵,他形容這是30年磨一劍,“剛參加工作之時,就投入該系列型號的研制,從基本型到發展型,歷經了兩代人的艱辛付出?!睆垥遭櫿f,看到裝備成長為守衛國家疆土海域的“國家之器”“國家之盾”,心情非常激動。
1980年出生的型號總指揮魏玉龍負責的型號此次首度亮相閱兵,他說,我們依托自主研發,經過一代一代的積累,還有國家不斷發展的工業基礎,才有現在裝備的發展。
三代航天人,見證裝備研制的接力與傳承。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孫剛說,航天發展大概經歷四個階段:從無到有、跟研仿制、解決自主知識產權的問題、快速發展,現在接力棒逐步交到了新一代年輕人的手里。
據悉,自1961年成立、承擔防務裝備以來,上海航天已從單一承擔防空武器仿制,發展成為彈箭星船器多型號并舉的重要航天產業基地。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院長張宏俊在當天受訪時介紹,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成立58年來,共研制了幾十型武器裝備,也多次參與閱兵儀式,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