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工程院29日下午在北京舉行學習袁隆平、黃旭華院士科學精神座談會,當天上午在人民大會堂獲頒“共和國勛章”的袁隆平、黃旭華院士應邀參加,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代表、院機關工作人員等座談交流。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有“雜交水稻之父”之譽的袁隆平表示,他和黃院士被授予“共和國勛章”,這是*高的榮譽?!拔覀兏械椒浅<?,這是對我們*大的鼓舞,也是一個鞭策,希望我們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黃旭華說,非常榮幸也非常激動領授“共和國勛章”,這是國家給予的*高榮譽?!拔覂H僅作為一個核潛艇(研制)成員,在我的工作層面上和大家一道完成任務,一道接受這個榮譽”。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他介紹,中國核潛艇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在國外嚴密封鎖的情況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白手起家,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攻克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關,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一步一步發展、壯大起來。
一輩子致力于核潛艇研制的黃老還分享自己的科研體會稱,如果不把心裝到科研里面去,是很難出成果的,“需要把自己的一生放在科研工作當中去”。
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主任康紹忠院士發言說,袁老一生耕耘,領銜的雜交水稻技術已成為全球*亮麗的一張名片,為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作出巨大貢獻。黃老獨步深潛,是中國*代核潛艇創始人之一,也是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實驗的*人。這兩位院士以實際行動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樹立了典范,他們是真正的共和國脊梁。
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主任郭東明院士發言認為,不論是把論文寫在大地的袁隆平院士還是把論文寫在深海的黃旭華院士,都是科學家無私奉獻*為生動的寫照,學習兩位院士科學精神,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接力科學精神火炬,讓老一輩科學家精神能夠一代又一代薪火相傳。
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院士表示,袁隆平和黃旭華院士始終把國家需要作為自己的追求和使命,把個人命運和國家繁榮緊密結合在一起,兩位院士身上體現出老一輩科學家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敢于擔當的高尚情操、心系人民的優秀品格,永遠值得學習和敬仰。
他說,中國工程院黨組號召全體院士向袁隆平、黃旭華院士學習,學習他們許身報國、無怨無悔的堅定信念;學習他們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學習他們矢志不移、攻堅克難的擔當精神;學習他們忘我無私、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學習他們嚴格自律、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